作为高三年级的学生,在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过程中,如何做到做事、说话有自己的见解与方式方法,而不是亦步亦趋、人云亦云呢?2024年10月10日,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朱争艳、张莹莹两位老师为高三学生上了一节题为《不做盲目“羔羊”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。
两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诠释了“羊群效应”,也称为从众心理,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,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。这种从众心理使得个体在面对决策时会感到压力,担心被边缘化或孤立,因此会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,和群体保持一致,从而形成一种“随大流”现象。
在社交活动中,人们会跟随大众的意见和行为,形成潮流。在学习活动中,这种“随大流”行为是一把双刃剑,既有其积极的影响,又有其消极的影响。同学们要学会认真辨析。
很多人为什么会随大流?这种从众背后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寻求安全心理、忠于集体心理、相信他人心理等。
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学生,我们当然不能一味跟在别人后面,做一只盲目的“羔羊”。我们应该讲究策略,积极应对羊群效应:主动思考,保持自己独特性,不轻易被他人意见左右,勇于坚持自己的见解;不断学习,积累知识与经验,拓展视野,对不同的看法冷静处理、全面分析,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。
这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,让不少一向喜欢随大流的同学茅塞顿开:在今后的学习与社交活动中,不一味地重复他人的观点,要有自己的主见,因为,自信的人身上会自带光芒,照亮他人的!
一审: 孙启圣 二审:邵志标 三审:汤道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