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老师们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我是来自高一21班的宋芊雨,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——让生活多一点绿色。这抹绿,是《诗经》中“蒹葭苍苍”的朦胧,是王维笔下“空山新雨后”的澄澈,更是镌刻在华夏血脉里"万物并育而不相害"的文明哲思。
回溯千年,我们的先人早已将绿色写进文明的筋骨。大禹以疏浚之智驯服洪流,让江河成为哺育生灵的玉带:《礼记》载"草木零落,再入山林",告诫世人取用有度;范仲淹筑堤植柳,以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襟怀,在西湖畔栽下十里春色。古人的智慧如星河倾泻:他们懂得,真正的文明从不是凌驾自然,而是以谦卑之心,与万物共织生命的锦缎。
可曾听见?北极冰川崩裂的呜咽,是地球低垂的泪;可曾看见?雾霾遮蔽的苍穹下,连飞鸟的轨迹都成了灰色的叹息。联合国环境署的警报犹在耳畔:若全球升温突破1.5℃,马尔代夫的珊瑚将成绝唱,亚马逊的雨林将化焦土。这不是预言,而是倒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同学们,我们不是袖手旁观的看客,而是手持火种的传承者。当你在食堂放下一次性竹筷,选择可循环的餐具,便是以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的朴素,续写《齐民要术》的农耕智慧;当你在校园弯腰拾起纸屑,分类投入回收箱,便是用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坚持,勾勒《清明上河图》中汴河清波的倒影;当你劝家人以步行代车马,以布袋替塑料,便是以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的韧性,重现《山海经》里“草木贲华,鸟兽跄跄”的斑斓。
绿色行动,亦是心灵的修行。
同学们,绿色不仅是自然的底色,更是文明的底色。它承载着先贤天人合一的智慧,寄托着今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期盼。我们脚下的土地,曾孕育过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意,也曾见证过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壮美。而今,这片土地正呼唤着我们,以青春之力,守护她的生机与美丽。
让我们从点滴做起,从校园出发:
——节约每一滴水,让江河湖海水葆清澈;
——珍惜每一度电,让万家灯火更加璀璨;
——爱护每一片绿,让山川大地四季如春。
我们不仅是绿色生活的践行者,更是绿色未来的缔造者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言: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”我们的每一个选择,都将影响地球的未来;我们的每一份努力,都将为世界增添一抹亮色。
红旗下,五星闪耀,照亮前行的路;青春里,绿意盎然,书写未来的诗。
愿我们以行动为笔,以梦想为墨,在时代的画卷上,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图景!
一审:丁晓辉 二审:邵志标 三审:汤道凤